從1990年開始,旅游地產開始在我國正式加盟地產行業,作為地產與旅游行業的交叉行業,在發展之初,其實際初衷是為解決空置房問題,其顯著特征是把一部分原本為住宅用途的物業轉變為賓館等旅游物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改革開放較發達的省份市。1999年,經過9年的發展,旅游地產概念最終形成,產生了"博鰲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等一系列引起市場反響的標桿性項目,此時的旅游地產主要以產權酒店形式出現。從2003年到2013年,旅游地產經過快速發展,隨著傳統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放緩,旅游地產的優勢逐漸明晰化,復合型旅游地產發展迅速。
山合水易研究認為,我國目前每年約有3000萬人次的外出旅游,旅游業消費更在日益增長,其中,度假型置業需要以每年24%以上的速度增長。近些年來,在宏觀調控下,房地產行業正在重新洗牌,以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為目的的一系列政策逐漸出臺,整個地產行業正在尋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而作為旅游業與地產業的結合體--旅游地產,憑借強大的經濟杠桿效應與政策向性優勢已經迎來了其發展的春天。
旅游地產發展前景樂觀
山合水易認為,我國下一階段的房地產發展主要將集中在旅游地產的開發上,而旅游地產的開發也將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旅游地產的初級開發模式為城市群房產開發,這一階段將主要滿足的是房產剛需群體,旅游地產的高級開發模式將滿足資源型開發的需要,這一階段主要滿足于消費性旅游需要。
在旅游地產的開發地區上,目前我國旅游地產的開發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區域性,其中在海南、西南、環渤海、長三角及兩廣地區分布了約占全國85%的旅游地產項目。而全國五大旅游地產片區中,海南,是旅游地產發展最早也是開發項目最多的地區,與此同時,西南片區項目開發數量僅次于海南,昆明、麗江、大理、西雙版納、重慶等旅游資源型城市是旅游地產開發的集中區域。渤海板塊中,青島、煙臺、威海是旅游地產開發http://www.shsee***/lydc/數量最多的城市。長三角地區的旅游地產項目并不多,主要是由于該區域城市化發展叫發達,旅游地產可用資源相對較少。珠三角地區旅游地產發展較晚,旅游地產發展規模也相對較少,兩廣地區的旅游地產發展在五大區域中發展規模最小,但是發展潛力最大。山合水易認為,2014年我國旅游地產將著重體現在西南片區與兩廣片區的開發上。
從發展類型來看,旅游地產的開發主要有濱海旅游地產、濱湖旅游地產、山地旅游地產、溫泉旅游地產、高爾夫地產。濱海旅游地產主要集中于海南島、珠三角、閩東南、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濱湖旅游地產主要集中在我國湖泊密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高爾夫旅游地產主要集中在海南地區。山合水易認為,旅游地產與農業項目的結合也會成為2014年旅游地產發展重點,休閑農業旅游地產也將會補充進旅游地產的開發類型中,并發揮巨大作用。
聯系我的時候請說是在 武漢網whw.cc 上看到的,謝謝。
|